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選題意義和研究價值
1、 現狀述評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其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有效教學在我國引起學界關注始于2001年鐘啟泉、張華等主編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出版。
當前,我國學者對有效教學的界定存在二種代表觀點。一種是以鐘啟泉等為代表,認為有效教學是追求教學效益的活動,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提高教學效益。另一種觀點是以張天寶等為代表,沿用經濟學的觀念來解析有效教學中的“效”,強調它包含效果、效益、效率三重涵義。
目前,我國有關有效教學的研究總體水平不高,談“應該”、“必須”的多,談“何為”、“怎樣”的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有效教學與“其它”教學的本質區別究竟在哪里?二是現在的研究越來越脫離對解決教學實踐問題的具體思考與有效探究,越來越熱衷于對有效教學的邏輯推理和抽象論述。三是現在的研究很少深入到直接制約教學有效性的心理機制問題,即怎樣讓學生“愿意”學生。
如何將信息技術與中小學教學相整合,實現有效教學,已經成為教育行業普遍熱議的課題,雖然有許多人在探索,但是成果不多,特別需要站在教學實踐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和老師去研究。
2、 選題意義
⑴目前,在中學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低效現象,如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不廣泛或應用不適當;上課目標不明確;課堂主體顛倒;重知識、輕能力,重講授、輕體驗等等。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的策略和方法研究,為解決上述問題開辟了一條新思路。
⑵將信息技術與有效教學相結合,可以豐富課程資源,方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加快教學信息傳遞,促進教學向民主化、科學化、現代化邁進。
⑶通過本課題研究,圍繞信息技術與有效教學的整合提出一些新觀點,探索一些新方法,寫出一些有價值的研究論文,能夠為教育發展做力所能及的貢獻。
3、研究價值
⑴有效教學作為一種創新教學思維、教學行為和教學理想,具有探索性意義;
⑵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既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精神的體現,也必將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加快教育事業的發展;
⑶探究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的策略和方法,在中學教學實踐中有著現實的應用價值;
⑷關于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的研究是教育發展的新實踐,具有廣闊的研究空間和前景。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1、研究目標
⑴探索網絡條件下,信息技術與中學教學相結合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⑵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的課堂模式;
⑶形成有一定影響的關于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的理論成果;
⑷通過信息技術與中學教學的有效結合,提高教學質量; |